商品外包裝
是消費者對商品的第一印象,
不僅有效保護內部商品,
也傳遞了企業及品牌文化,
是各大商家營銷的重點方向。
但是近些年部分商品
過度包裝問題層出不窮↓
買一支口紅,
收到了鞋盒一樣大小的禮盒;
買了一盒點心,
拆開發現一大半都是包裝空隙;
不知什么時候起中秋節的儀式感
從吃月餅變成了欣賞不同的月餅盒,
而里面的月餅無人問津……
對此,我國各級部門先后
開展了各項整治行動
2021年國家郵政局開展過度包裝專項治理;
2022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就商品過度包裝、“天價”月餅和蟹卡蟹券等問題開展為期2個月的集中整治;
202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
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已于9月1日正式實施。
本次新國標規定了食品和化妝品的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明確了層數過多、空隙太大、成本太高都屬于過度包裝,涵蓋了糕點、酒類、茶葉、飲料、保健食品等31類食品。
其中,對于月餅粽子過度包裝問題突出的情況,細化規定月餅、粽子包裝不應超過3層;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包裝成本不超過產品銷售價格的15%;月餅和粽子的包裝不應使用貴金屬、紅木等貴重材料。
近日,工信部發布《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第2號修改單(征求意見稿),重點聚焦茶葉包裝情況,以進一步推動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國家倡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反對浪費。本次新標準以包裝為抓手,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助力綠色消費經濟發展,讓低碳環保深入人心。
包裝除了裝飾更是防護和保護隱私。
精美的包裝固然可以吸引消費者,
但是不宜本末倒置,
在有限的包裝中發揮創意,
努力提升產品本身的設計感和性價比
才是“正道”。
包裝“簡約風”應當成為
環保“常態風”而非“一陣風”。
對此,建議廣大經營者:
一是適度包裝,結合商品特性,以安全防護為限度,取消非必要包裝。
二是發揮創意,商品包裝并非大或者層數多就有誠意,簡單的包裝經過有心設計也可以傳遞企業文化或者經營理念。
三是盡量使用可回收或者可重復利用的外包裝材料,進一步強化資源循環利用。
四是提升產品質量,以商品的功能、質量和設計吸引消費者,避免“買櫝還珠”式尷尬。
最后,
江蘇省消保委呼吁廣大消費者,
自覺抵制過度包裝產品,
如遇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包裝,
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
此外,也建議廣大消費者,
可以發揮創意,
多元化重復利用產品外包裝,
讓精美的包裝擁有長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