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以來,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緊緊聚焦價格投訴、民生物資、社區團購等重點領域重點商品和新型消費形式,在持續開展錯時監管、遠程指導、投訴舉報處理等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大執法辦案力度,打擊違法經營行為,保障百姓民生,護航保價穩供。現選取部分新辦理的“社區團購”領域案例予以公布。
案例一 某小吃店“社區團購”中涉嫌哄抬物價案
近日,我局新成路所收到市民舉報,反映轄區某小吃店在網上高價銷售民生物品。經查,當事人前期從“保供超市”等處低價采購牛奶、方便面、食用油等,并通過外賣平臺網店對外加價銷售。
其中“光明純牛奶250ml”的銷售單價為6元/盒,進銷差價率為105%;“金龍魚大豆油5L”的銷售單價為128元/桶,進銷差價率為83%;“統一香辣牛肉面(桶裝)”的銷售單價為8元/桶,進銷差價率為113%;“康師傅袋裝紅燒牛肉面(桶裝)”的銷售單價為9元/桶,進銷差價率為140%;“統一香辣牛肉面(袋裝)”的銷售單價為6元/袋,進銷差價率為153%;“康師傅袋裝紅燒牛肉面(袋裝)”的銷售單價為6元/袋,進銷差價率為153%。經走訪調查,當事人上述涉案產品的進銷差價率明顯遠高于同時期周邊同類商家同一商品或同類商品的進銷差價率。
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以及《關于疫情防控期間認定哄抬價格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相關規定,被立案調查。
案例二 某餐飲連鎖店“社區團購”中涉嫌銷售過期食品案
近日,我局江橋所接舉報,有市民反映轄區內某餐飲連鎖店通過美團外賣平臺銷售過期食品“香辣金針菇”。
經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涉案產品“香辣金針菇”生產日期2021年04月01日,保質期12個月,對外銷售時超過保質期17天。
當事人行為涉嫌銷售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被立案調查。
案例三 呂某“社區團購”中涉嫌價格欺詐案
近日,我局江橋所根據市民舉報,對轄區內某小區團購粑粑柑水果開展檢查。發現自建微信賬號“某某”快快團經營的水果(整箱銷售的粑粑柑),標價“370元,毛重30斤”,但實際27、28斤左右(當事人承認)。其外包裝箱子的重量高達1公斤左右。
當事人行為涉嫌價格欺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相關規定,被立案調查。
當前正值疫情期間,社區團購盛行,但團購商品魚龍混雜。為進一步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提升社區團購商品質量,我局將進一步強化執法,加大對社區團購商品質量和價格檢查,全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