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阿根廷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BCR)的一份報告,2021 年,阿根廷人均牛肉消費量達到 47.8 公斤,達到一百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樣,報告指出,人均牛存量處于歷史最低值,為 1.13 頭牛/人。
根據該報告,近年來,阿根廷人飲食中牛肉的消費出現了負面變化。一方面,這是消費量直接減少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其他動物蛋白的消費增加了。
在阿根廷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 109.4 公斤動物蛋白中,每人每年 47.8 公斤的牛肉只占 44%,而在本世紀初,這一比例在 60% 到 70% 之間。
全國平均牛肉消費量是100年來最低的。事實上,他指出,“我們必須回到 1920 年,才能找到更低的人均牛肉攝入量較低的記錄。當時達到46.9公斤/人/年的歷史最低值,是歷史最低記錄,比2021年僅低1公斤。”
同樣,如果分析歷史消費量(1914-2021 年),平均消費量為 73.4 公斤/人/年,而過去 5 年的消費攝入量為 54.5 公斤/人/年。這些數字部分反映了全國牛肉消費的發展情況。
報告指出:“自九十年代初以來,尚未達到與我們歷史平均水平相當的消費量,這讓我們可以肯定,傳統的牛肉攝入量已經減少了阿根廷人飲食中的比重。” .
阿根廷歷來以其養牛能力和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出口國內生產的部分商品為特征。然而,從 1975 年至今,牛肉產量 一直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從 250 到 300 萬噸牛肉。事實上,2021 年也不例外,產量略低于 300 萬噸,低于 2020 年的 320 萬噸,從而結束了連續 3 年超過范圍上限的連續300萬噸。
關于表觀消費,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與生產掛鉤,因為從 1960 年至今,這些指標只有 13 次出現相反的變化。換句話說,“只有在過去 61 年中的 13 年,我們才能說如果生產增加,消費沒有增加,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與生產中發生的情況類似,內部消費的范圍從 200 到 250 萬噸不等,在過去 50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如此。然而,這些指標的相對演變表明,有時生產和消費會分開,在這種情況下,出口的重要性會增加。
從 1960 年代中期到下一個十年的初期,出口/生產比率的年均值最高。從這個意義上說,當時國內生產的牛肉中有 25% 到 33.6% 出口了。
同樣,阿根廷人的人均消費量在 60 公斤/居民/年和 90 公斤/公頃/年之間。然后,從 1975 年到 2018 年,只有 5 年的出口產量超過了 20%,而且從未超過 25%,而在最近 3 年(2019-2021 年)出口量相當于 26%。
另一方面,牛肉生產的停滯在很大程度上與已在牛庫存中登記的存欄量有關。盡管該指標曾有起伏,但自 1970 年代初以來,它一直處于 5000 萬至 6000 萬頭牛存量的范圍內,這為國家生產的可能性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