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克服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量不足困難,提高基層監管效能,積極發揮信息化作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創新智慧監管模式,通過繪制農安信息底圖,運用現場監管采集儀掌握信息,借助遠程視頻實現全天候監控,推行掌上執法等,自動采集信息,生成農事、監管行為記錄,自動識別分析預警,改變農事記錄靠手寫、監管巡查靠腿跑、排查隱患靠眼瞅的傳統模式,全面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現將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全監管信息化經驗編發,供各地參考、借鑒。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狠抓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關鍵環節,創新性利用智慧手段推進全程、即時、動態監管,連續三年農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達99%以上,“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連續三年進入全國十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成果得到持續鞏固提升。
一是繪制智慧農安“一張圖”,織密全市“安全網”。以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將全市劃分74個區市級、476個鎮級、7353個村級監管網格,通過匯聚農產品質量安全、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和農業執法數據,建立市、區、鎮、村“四級三聯”矩陣式網格監管體系。近26900家生產主體、3922家農藥經營企業、275家獸藥經營企業、84家鎮級農產品快速檢測站點納入智慧監管平臺,為精準生產、質量監管、態勢感知、綜合分析、預警預測、輔助決策等領域的智慧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形成了智慧監管“一張圖”,為“一網管全市”奠定基礎。
二是運用現場監管“采集儀”,掌握信息“短平快”。根據農產品和畜產品生產特性,開發、完善、應用“青島市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APP和“智慧農安”APP。一線監管人員在現場檢查時通過手機APP進行實時定位、信息采集,并將信息即時上傳,有效解決監管人員日常巡查監管用筆記、用手寫、不易保存監管檔案的問題。利用“即時上傳、實時監管、風險評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證”五大功能,實現市、區、鎮、村四級監管聯動,針對風險隱患及時調整監管重點,優化監管措施,監管效能顯著提升。
三是借助遠程視頻“千里眼”,實現監控“全天候”。在市農業農村局智慧鄉村服務中心搭建視頻監控后臺,對鎮級農產品快速檢測室、畜禽屠宰企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生鮮乳收購站、基層動物衛生與畜產品工作站等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安裝高清攝像頭,實行遠程可視化管理。市本級、區市等各管理層級根據權限通過監控系統調度職責范圍內基層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可能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為,及時開展提醒、警告。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緊張時期,通過視頻巡檢有效震懾了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生。
四是推行掌上執法“直通車”,全程管控“無縫隙”。開發“青島農業執法”APP,面向全市各級農業農村行政執法機構,執法終端系統包括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農產品和法律法規等8大業務信息,設置執法日志、執法審批、檢查要點、統計分析等9個子模塊,實現執法指令實時下達、現場圖片實時回傳。對日志進行數據分析和智能化判定,通過對現場勘驗、調查取證、文書送達等執法辦案關鍵節點進行風險管控和精準打擊,年均辦理農業違法案件1000余起,全面構建起操作信息化、過程痕跡化、監督嚴密化、分析可量化的農業執法操作系統,有效解決傳統辦案模式下選擇性執法、標準不一、程序不規范等問題。
五是建立智慧分析“大數據”,賦能信用“云管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傳輸匯總到市本級智慧監管平臺后,職能部門對數據進行研判分析,做出科學決策。2019年以來,采集農產品定量監測信息33675條、快速檢測信息141.6萬條、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信息47.5萬條、農產品生產和養殖場監管信息1.87萬條、屠宰企業監管信息1412條,風險預警16次,將105批次監測不合格農產品的生產主體納入信用管理,三年內不得享受相關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