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全國農技中心線上組織全國大豆生產技術會商,交流當前大豆苗情長勢,分析有利不利因素,提出下一步田間管理重點。國家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大豆專家組有關專家及大豆主產省區省級農技推廣部門技術骨干20余人參加會商。
會商指出,當前東北產區大豆已封壟,花期接近尾聲,進入結莢鼓粒階段。黑龍江第二、三積溫帶大豆10-14片復葉期,株高65-100cm;第四積溫帶大豆10-13片復葉期,平均株高70-90cm;第五、六積溫帶大豆9-11片復葉期,株高70-85cm左右。黃淮海產區夏大豆大部分處于分枝至初花期,受播種期干旱影響,生育進程較常年略有推遲,平均復葉數6片、株高26cm左右。南方產區春播大豆陸續收獲,夏播大豆處于結莢鼓粒期。
會商分析,7月氣象條件總體對大豆生長有利,黑龍江氣溫適宜、降水略少、日照充足,氣象條件適宜大豆生長。內蒙古降雨充沛,土壤墑情適宜,大豆生長好于上年。安徽、河南、山東等地降雨充足,氣溫、光照等條件總體較好。但局部地區降雨過多產生漬害,吉林省東部及中部主產區受長時間降雨、低溫、寡照影響,部分田塊積水嚴重,大豆生長不如常年,個別地塊有毀種改種情況,河北、山東個別地塊受前期降雨影響,大豆至少補種1次。部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地塊因大豆玉米帶間距過窄、玉米品種選擇不合理、大豆施肥量偏大等原因,導致大豆旺長、草害較重。
會商提出,要根據當前大豆苗情長勢及8月份的氣象條件,統籌做好大豆中后期田間管理。一是促弱控旺。因地制宜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加速生育進程,促進安全成熟,旺長田塊及時化控。二是防治病蟲。東北西北地區加強大豆食心蟲、蚜蟲、紅蜘蛛、菌核病、霜霉病等防控,可與噴施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同時作業,實現“一噴多防”。黃淮海地區重點防治根腐病、霜霉病、煙粉虱、紅蜘蛛、蚜蟲,特別是要搞好點蜂緣蝽等刺吸性害蟲防控,預防“癥青”發生。三是防災減災。密切關注異常天氣,提前制定防災減災技術預案,積極應對澇災、旱災、雹災等各種危害,切實減少災害對大豆生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