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蘆科蔬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黃瓜蔓枯病抗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將成株期莖蔓的蔓枯病抗性QTL位點gsb-s6.2定位到34 kb區間內,并預測了2個關鍵候選基因。相關研究結果以 “Fine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gummy stem blight resistance in cucumber stem” 為題發表于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 GSB)是黃瓜生產中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可導致嚴重減產與品質下降。然而,黃瓜蔓枯病研究進展緩慢,且在栽培種中缺乏抗源,尚未見對主效QTL或基因進行精細定位的報道。本研究利用近等基因系構建的F2群體鑒定到97個重組單株,將莖蔓蔓枯病抗性主效位點gsb-s6.2精細定位至34 kb的物理區間內,包含6個基因。結合序列分析與接種前后表達模式分析,將Csa6G046210和Csa6G046240確定為候選基因。Csa6G046210編碼腫瘤相關蛋白,在抗感材料間存在多個非同義突變位點,接種后在感病材料中表現出顯著高的表達水平;Csa6G046240為MYB轉錄因子,在啟動子區AP2/ERF和MYB motifs上存在多個突變位點。該研究首次實現了黃瓜蔓枯病主效抗性位點的精細定位,并推測2個候選基因可能參與蔓枯病抗性通路,為解析蔓枯病抗性分子機制,及培育蔓枯病抗性新品種奠定了基礎。
該論文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為第一和通訊作者單位,韓佳楠博士研究生為第一作者,董邵云博士為共同一作,張圣平研究員和顧興芳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廣東省重點研發、山東省重點研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2-04172-2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2-0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