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余姚某醬菜廠因生產標注虛假生產日期、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的行為被余姚市市場監管局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這是自《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寧波全市首例食品安全領域的“列嚴”。據悉,一旦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企業在銀行業務辦理、行政許可、資質、資格審查、工程招投標等方面都會受到負面影響。
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是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社會生態的內在需要。通過向社會公示監督管理、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用信息,提高失信企業的違法成本,倒逼市場經營主體合規、誠信經營,這是典型的信用約束監管縮影。近年來,余姚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堅持高位推動,創新信用應用,依托浙江省市場監管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系統,對轄區內45969家企業判定信用等級、風險程度,切實提升企業感受度。截至目前,該市“高、較高、一般、低”四類信用風險等級企業分別占比3.71%、20.74%、61.14%、14.42%。
“我們希望通過做好信用‘監管+服務’的文章,發揮其‘壓艙石’作用和‘鯰魚’效應,打造公開透明、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余姚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道。據了解,該局積極建立信用管理示范企業培育庫,鼓勵重視信用管理工作、信用管理水平高且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信用管理示范企業,支持“守信企業”先人一步、加快發展;同時暢通“零跑腿、網上辦”的信用修復渠道,幫助失信主體糾正違法失信行為,支持“失信企業”脫胎換骨、重新出發。今年來,全市信用管理示范企業新申報20家,續申報9家;行政處罰領域企業信用修復5家,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修復118家 。
隨著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持續深化,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紛紛將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融入到日常監管服務環節,在企業信用信息歸集與公示、信用承諾履約、企業行業綜合評價、信用評價結果運用、分級分類監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對信用的獲得感,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重要窗口”等發揮信用作用。
來源:信用監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