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發現小麥調控紋枯病抗性和粒重的新機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12-28 02:01:03    來源:云推搜網    作者:云推小編    瀏覽次數:800    評論:0
導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及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鑒定了一個調控小麥紋枯病抗性的新基因 TaSTT3b-2B ,研究發現其影響小麥抗病性和籽粒大小的分子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及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鑒定了一個調控小麥紋枯病抗性的新基因 TaSTT3b-2B ,研究發現其影響小麥抗病性和籽粒大小的分子新機制。12月7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據張增艷研究員介紹,由壞死性真菌病原菌禾谷絲核菌引起的小麥紋枯病是小麥的一種嚴重病害。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大多數小麥品種對紋枯病的抗性較差。關于小麥抗紋枯病反應的分子機制研究還不夠深入。     該研究發現,一個位于小麥2B染色體上的寡糖基轉移酶催化亞基編碼基因 TaSTT3b-2B 受紋枯菌誘導表達。利用生物技術手段使該基因沉默顯著降低了小麥對紋枯病的抗性,而過表達該基因可以顯著提高抗病性。進一步研究發現, TaSTT3b-2B 基因能夠促進茉莉酸的合成,并且該基因表達蛋白所介導的抗病性依賴于茉莉酸信號路徑。此外,還發現 TaSTT3b-2B 基因在不同小麥材料中的表達水平與籽粒大小成正相關,在紋枯病侵染條件下,過表達該基因顯著提高了籽粒大小。以上研究為小麥抗紋枯病分子機制解析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展現了 TaSTT3b-2B 基因在小麥抗病遺傳改良和產量提升中的潛在應用價值。     作科所祝秀亮副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張增艷研究員和祝秀亮副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葉興國研究員團隊為小麥遺傳轉化提供了幫助,作科所重大平臺中心提供了儀器支持,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吳紀中研究員、周淼平研究員和郭煒博士參與了抗病表型鑒定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和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3760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82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