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248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沈仁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健康耕地培育行動計劃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快制定國家健康耕地培育行動方案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高質量耕地是確保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開展健康耕地培育相關工作,不斷加強耕地保護建設。2017年,我部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指導各地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耕地健康安全。2021年,我部印發《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將土壤健康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工作原則,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切實加強水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2021年,我部會同6部委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導各省根據土地利用變更、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結果等,動態調整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科學合理推進耕地安全利用。2023年,生態環境部制定了《環境基準工作方案(2023—2025年)》,加強土壤環境基準理論框架和技術方法研究。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在山東省、吉林省啟動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集中連片推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和現有耕地改造提升,挖掘新增耕地后備資源潛力,提升現有耕地質量和效益。聯合有關部門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東北黑土地保護為載體,推動我國健康耕地培育。
下一步,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國家健康耕地培育的思路、路徑、措施,進一步明確開展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積極推動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同時,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綜合利用等工程項目實施,提升現有耕地質量和效益。
二、關于加快制訂國家耕地土壤健康標準體系
近年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耕地土壤標準體系構建工作,我部先后發布《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耕地質量劃分規范》、《耕地質量等級》、《土壤檢測》等系列標準,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耕地質量標準體系。生態環境部先后出臺《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等,明確農用地分類管理的要求和具體技術方法程序,提出風險篩選值和風險管制值等管控標準要求。2022年,我部啟動了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構建了技術規程規范體系,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指標三個方面。其中,《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生物調查技術規范》明確了土壤生物調查方法和土壤生物調查評價指標體系等,適用于耕地土壤質量和土壤健康評價。
下一步,我部將指導有關教學科研單位進一步梳理耕地質量保護建設方面的相關標準和已有研究成果,以耕地產能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生態健康為目標,推動健全完善土壤健康相關標準體系。
三、關于加大國家健康耕地培育科技攻關
近年來,我部與生態環境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等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耕地土壤綠色健康可持續利用,在健康耕地土壤產能提升方面開展了諸多研究。一是強化耕地土壤調查、監測、評價。目前,我部已建成國家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1300多個,各級監測點2.8萬個,初步構建了覆蓋主要土壤類型、種植制度的國家、省、市、縣四級耕地質量監測網絡,連續17年發布國家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和2019年,我部先后兩次發布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近年來,我部聯合生態環境部構建了覆蓋全國31個省份、由4萬個國控監測點組成的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國控監測網絡,開展土壤與農產品協同監測,掌握耕地土壤環境總體變化趨勢。在全國主要糧食生產區布設一批秸稈還田生態效應監測點位,對土壤理化性質、病蟲草害發生規律、農田溫室氣體排放、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標進行長期系統監測。二是加強健康耕地土壤培育技術攻關。中國科學院圍繞土壤鹽堿化改良、土壤酸化改良、耕地地力提升、邊際土地開發與利用等開展了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建立了土壤障礙因子分類消減、快速培肥地力、保護性耕作、分類施策耕地利用等理論與技術體系。三是加大健康耕地土壤培育區域模式集成與示范。我部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啟動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聯合攻關,聚焦重點區域、重點作物,組建6個聯合攻關組,在全國布局建設20個試驗基地,開展重金屬低累積品種和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等治理修復產品驗證示范。成立農業農村部秸稈綜合利用專家指導組,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設立8個秸稈崗位科學家、5個試驗站,組織開展科技創新、集成示范、技術指導。
下一步,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基于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等多源數據融合,構建與耕地健康發展相關的土壤類型、利用現狀、面積及分布等要素資源清單,提出符合不同區域特點的保護利用技術精準配置模式,并在典型區域進行技術配置驗證示范;指導教學科研單位進一步加強土壤健康理論體系構建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做好健康耕地培育相關工作,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四、關于加強開展健康耕地培育國際合作交流
我部高度重視國際土壤健康科技合作。2021—2022年,我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連續舉辦了兩屆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和一屆鹽堿地綜合利用國際大會,凝聚保護土壤、珍愛土壤的國際共識。第一屆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于2021年召開,主題為“珍愛黑土、保護黑土”,大會發布了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長春倡議;第二屆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于2022年召開,大會主題為“健康土壤與糧食安全”;鹽堿地綜合利用國際大會于2022年召開,主題為“鹽堿地綜合利用與糧食安全”,發布了鹽堿地綜合利用國際大會濰坊倡議。
下一步,我部擬于2023年10月召開首屆全球土壤健康論壇,聚焦黑土、鹽堿地、紅壤、水稻土等四大土壤類型,推動與各國開展土壤保護利用政策交流和技術合作,借鑒發達國家在黑土地保護、鹽堿地改良方面的做法,圍繞土地資源和質量監測評價、小流域綜合治理、耐鹽堿作物品種選育、保護性耕作等開展技術研究和示范推廣合作,提升相關領域技術水平。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 010–59191253
農業農村部
2023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