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SeafoodSource 11月23日消息,最近的價格數據顯示,中國對海產品的需求仍然疲軟。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9月份海產品平均價格同比上漲2.8%,這與整體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漲幅相同,但遠低于食品價格的整體漲幅,后者為8.8%,主要受豬肉和蔬菜價格飆升的推動。
新鮮食品和海鮮進口商WhatFresh的董事總經理Jack Yuan表示,由于嚴格的疫情防控,物流的不確定性使得2022年“比前幾年更艱難”,需求疲軟主要是由于長時間的COVID封鎖和較弱的經濟環境,希望2023年會是更好的一年。
在出口加工方面,大連瑞馳有限公司(Dalian Rich Enterprise Co.)出口銷售主管Sara Shi表示,投入成本上升,歐洲的需求也在減弱。美國市場目前還不錯,但不如往年好,像白魚這樣的原材料價格過高,美國的進口商對高昂的成本非常小心。
為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海產品行業貿易機構提供咨詢服務的上海海產品營銷機構SMH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Robin Wang表示,一系列因素導致了國內需求疲軟。雖然中國海產品進口最近有所增長,但今年中國對阿拉斯加海產品的需求有所下降。
Robin Wang仍然看好中國作為海產品主導市場的地位,而且國內海產品供應已經取代了以前由進口占據的部分市場份額。
Robin Wang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封鎖兩個月以來,進口海產品供應大幅下降,有大量國內海產品進入市場,以補充供應短缺,滿足現有需求。雖然未來會有一些挑戰,但中國對海產品的長期需求和轉向優質食品的選擇趨勢是令人鼓舞的。
數據顯示,海產品平均批發價格已從2021年的高點大幅下降。2022年9月,海產品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4.39元人民幣(約合3.41美元),同比下降12.1%。與2021年9月相比,海產品總銷售額下降了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