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贛州市市場監管系統將食品安全作為市場監管首要職責,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加強組織領導,抓實風險防范,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努力爭創新時代食品安全監管“第一等”工作。
嚴要求 重協調 強化組織領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贛州市市場監管局將食品安全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健全完善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市局主要領導堅持“一線工作法”,兩次專題聽取了食品安全工作匯報,研究首要職責落實和食安城市創建工作;先后深入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地調研解決實際問題;主持食品案件核審會議,以普通執法人員視角“走食品安全執法辦案流程”;協調縣級黨委政府及市委編辦等部門,支持13個縣(市、區)局申報招錄監管人員48人;爭取全市學校食堂提升改造專項獎補資金400萬元,與教育部門共同啟動改造工作;協調市食安委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利用單位自有媒介、公交車體、公交站臺、火車站廣告屏、小區電梯等各類宣傳載體,推進全方位、常態化食品安全公益宣傳。市局分管領導6次到一線現場指導食品安全執法,組織開展進口水果統一整治、食品安全校園守護等6個專項行動。在市局主要領導的影響帶動下,全市市場監管部門蔚然形成領導以身作則、常態研究、現場指導的工作作風,營造了問題發現在一線、隱患排查在一線、整改落實在一線的工作氛圍。
嚴標準 重實效 強化重點突破
抓實示范創建。贛州市市場監管局把落實食品安全首要職責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緊密結合,實施領導掛點聯系制度,明確主要領導聯系1個示范點,分管領導聯系2個示范點,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動食品各行業領域開展示范創建。抓實重點監管。結合“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圍繞群眾關切開展隱患排查,確定重點解決的食品安全問題40個,并組織各縣(市、區)局精準整治。開展大米質量專項監督抽檢,加大學校食堂、商場超市、餐飲單位大米監督抽檢力度,抽檢大米310批次。充分利用“贛溯源”平臺各大功能體系,實現了監管在平臺、整改在平臺、考核在平臺、履職監督在平臺,進一步規范了執法行為,提高了執法效能。目前,平臺注冊用戶2.7萬家,錄入食品品種數據10.5萬條,溯源數據32.6萬條;組織食品從業人員自主考試1434次,抽考考試1057次,自主考試及抽考全省排名第一。做好進口冷鏈集中監管倉視頻接入工作,已在集中監管倉入口和車輛消殺區安裝了兩個攝像頭并接入了“贛溯源”平臺。抓實風險防范。按照5.6萬批次的食品檢測量(不含快檢)均衡推進食品檢測工作,全市食品安全檢測量年底可達到每千人4.5批次,其中市場監管部門年度食品檢測量34347批次。進一步織密快檢網絡,全市已配備快檢車18輛,建成各類快檢室177個,基本建成縣級快檢中心、基層分局快檢室和農貿(批發)市場、超市自建快檢室等多層次的快檢體系,實現快檢數據及時上傳、快檢信息及時發布、監管精準定位的快檢模式。一季度開展食品快檢41345批次,進一步提高了監管效率。強化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已完成處置351件,完成率97.5%,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265公斤,已立案293件,罰沒金額達257萬元。
嚴措施 重長效 強化機制建設 強化能力提升機制。實施食品安全監管隊伍能力提升三年計劃,利用“贛溯源”“食安教育”等平臺,采取網絡培訓、現場教學、交叉檢查、案件評查“四種方式”,重點培養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日常監管、抽檢監測(含抽樣快檢)、案件查辦、應急處置“四種能力”,開展監管能力提升先進集體和監管能手“兩項考核”,選拔出60名以上優秀“種子”選手,組建職業化食品安全檢查員。強化考核落實機制。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把落實食品安全首要職責納入食品安全考核,每季度進行跟蹤調度,對成效明顯的予以激勵,對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著力壓實基層市場監管食品安全首要職責,推進食品安全工作高質量發展。
嚴措施 重長效 強化機制建設 強化能力提升機制。實施食品安全監管隊伍能力提升三年計劃,利用“贛溯源”“食安教育”等平臺,采取網絡培訓、現場教學、交叉檢查、案件評查“四種方式”,重點培養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日常監管、抽檢監測(含抽樣快檢)、案件查辦、應急處置“四種能力”,開展監管能力提升先進集體和監管能手“兩項考核”,選拔出60名以上優秀“種子”選手,組建職業化食品安全檢查員。強化考核落實機制。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把落實食品安全首要職責納入食品安全考核,每季度進行跟蹤調度,對成效明顯的予以激勵,對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著力壓實基層市場監管食品安全首要職責,推進食品安全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