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9月,在國務院食安委的統籌指導下,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一年多來,江蘇省各級食安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探索創新,堅持真抓實干,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走深走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江蘇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推出“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進行時”專欄,充分展現全省各地奮力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在江蘇全面落細落小落實的生動實踐,引導大家堅決守牢食品安全防線,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南 京 市
聚焦重點環節精準施策
推動主體責任壓緊壓實 南京市抓住企業“關鍵少數”,把主體責任落到“最小單元”,引導企業“互幫互查”,推動企業主體責任壓緊壓實,確保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聚集“關鍵少數”精準培訓。抓住食品安全管理的“關鍵少數”加強培訓,線上常態化開設“直播課堂”,8萬余人次完成學習,線下組織2萬余名生產、銷售、餐飲等環節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匯報交流、現場觀摩。把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變成制度、化為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二是聚集“最小單元”精準考核。在全省率先印發《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培訓考核指南》,搭建南京市食品生產企業培訓考核平臺,根據不同行業類別、不同食品管理層級開展分類考核,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最小單元”。 三是聚焦“互幫互查”精準提升。組織各類企業食品安全總監開展互查,選樹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業。同時,開展結對幫扶,將示范企業和連續多批次抽檢不合格企業進行配對幫扶,一對一精準解決實際問題,整體提升企業主體責任履職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無 錫 市
健全激勵機制
激發工作活力 無錫市建立完善“兩個責任”激勵機制,著力提升包保干部、包保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運用“標準化”“規范化”手段,提升包保干部、包保主體的獲得感、榮譽感。 一是開展評優評先。將“兩個責任”工作開展情況作為食品安全先進集體或先進個人的重要依據,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共治,激勵全市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干部職工及社會人士擔當作為,累計評出先進集體10家,先進個人20名,編發工作簡報、通報22期。 二是落實屬地激勵。創新制定市級地方標準《基層食安辦建設等級評價》(DB3202/T 1057-2023),明確縣鎮兩級財政對食品安全協管員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補助。結合“兩個責任”落實成效給予星級基層食安辦財政獎補,強力推進鎮村C、D兩級落實屬地責任走深走實。 三是試點企業獎補。在經開區試點培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標桿企業,擇優對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評,每年評選5家優秀單位給予1萬元/單位獎勵、10名優秀個人給予0.5萬元/人獎勵,確保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守得住、見成效。 徐 州 市
狠抓分級分層培訓
夯實“兩個責任”工作基礎 落實責任,培訓先行。徐州市采取多元化培訓方式,優化分級分層培訓,全面提升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能力。 一是開展“面對面”培訓。編印發放《徐州市推動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工作手冊》,對市級、縣級包保干部進行“面對面”專項培訓,確保市縣兩級包保干部掌握包保督導工作重點,做到督導有的放矢、不走過場。 二是開展“多維度”培訓。將落實“兩個責任”內容納入市委黨校黨政領導干部培訓課程。市級層面召開全市食品各條線培訓,相關處室負責人到各縣市區開展專題培訓,縣區層面對各鎮街、村開展線上線下、集中分散等多種方式培訓,確保培訓全覆蓋。 三是開展“靶向性”培訓。為解決鎮街、村兩級包保干部人數多、培訓難等問題,因時制宜梳理培訓重點難點地區,針對不同地區和干部特點,精準設置課程和內容,分批分層開展靶向性培訓,確保所有基層包保干部“包得住、督得了、完得成”。目前,全市共舉辦各類培訓班81期,培訓各級包保干部一萬余人次,2023年前三季度督導包保任務全部按序時進度完成。
常 州 市
強化“管網共治”
實現融合提升 常州市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與社會治理全要素網格深度融合,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切實推動“兩個責任”在基層落地落實。 一是明確“網格”“網絡”職責。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委政法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 推進“管網共治”模式的工作意見》,完善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監管機構、三級治理網絡的責任機制,形成“食品安全監管進網格、助企紓困服務入網格、社會共治宣傳融網格”新格局。 二是完善聯動融合機制。依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聯動指揮平臺,建立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事項流轉機制,形成信息發現、研判分流、檢查處置、核查反饋、效果評價、定期會商的閉環管理模式,解決D級主體面廣量大整改難反復多的問題,切實打通基層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 三是強化精準有效培訓。將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相關內容納入綜合治理網格培訓體系,提高網格員發現問題的能力。政法委、公安與市場監管等部門同向發力,試點通過“見義勇為基金會”對D級包保干部發現問題進行獎勵。 供稿:食品協調處
“江蘇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推出“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進行時”專欄,充分展現全省各地奮力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在江蘇全面落細落小落實的生動實踐,引導大家堅決守牢食品安全防線,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南 京 市
聚焦重點環節精準施策
推動主體責任壓緊壓實 南京市抓住企業“關鍵少數”,把主體責任落到“最小單元”,引導企業“互幫互查”,推動企業主體責任壓緊壓實,確保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聚集“關鍵少數”精準培訓。抓住食品安全管理的“關鍵少數”加強培訓,線上常態化開設“直播課堂”,8萬余人次完成學習,線下組織2萬余名生產、銷售、餐飲等環節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匯報交流、現場觀摩。把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變成制度、化為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二是聚集“最小單元”精準考核。在全省率先印發《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培訓考核指南》,搭建南京市食品生產企業培訓考核平臺,根據不同行業類別、不同食品管理層級開展分類考核,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最小單元”。 三是聚焦“互幫互查”精準提升。組織各類企業食品安全總監開展互查,選樹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業。同時,開展結對幫扶,將示范企業和連續多批次抽檢不合格企業進行配對幫扶,一對一精準解決實際問題,整體提升企業主體責任履職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無 錫 市
健全激勵機制
激發工作活力 無錫市建立完善“兩個責任”激勵機制,著力提升包保干部、包保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運用“標準化”“規范化”手段,提升包保干部、包保主體的獲得感、榮譽感。 一是開展評優評先。將“兩個責任”工作開展情況作為食品安全先進集體或先進個人的重要依據,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共治,激勵全市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干部職工及社會人士擔當作為,累計評出先進集體10家,先進個人20名,編發工作簡報、通報22期。 二是落實屬地激勵。創新制定市級地方標準《基層食安辦建設等級評價》(DB3202/T 1057-2023),明確縣鎮兩級財政對食品安全協管員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補助。結合“兩個責任”落實成效給予星級基層食安辦財政獎補,強力推進鎮村C、D兩級落實屬地責任走深走實。 三是試點企業獎補。在經開區試點培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標桿企業,擇優對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評,每年評選5家優秀單位給予1萬元/單位獎勵、10名優秀個人給予0.5萬元/人獎勵,確保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守得住、見成效。 徐 州 市
狠抓分級分層培訓
夯實“兩個責任”工作基礎 落實責任,培訓先行。徐州市采取多元化培訓方式,優化分級分層培訓,全面提升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能力。 一是開展“面對面”培訓。編印發放《徐州市推動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工作手冊》,對市級、縣級包保干部進行“面對面”專項培訓,確保市縣兩級包保干部掌握包保督導工作重點,做到督導有的放矢、不走過場。 二是開展“多維度”培訓。將落實“兩個責任”內容納入市委黨校黨政領導干部培訓課程。市級層面召開全市食品各條線培訓,相關處室負責人到各縣市區開展專題培訓,縣區層面對各鎮街、村開展線上線下、集中分散等多種方式培訓,確保培訓全覆蓋。 三是開展“靶向性”培訓。為解決鎮街、村兩級包保干部人數多、培訓難等問題,因時制宜梳理培訓重點難點地區,針對不同地區和干部特點,精準設置課程和內容,分批分層開展靶向性培訓,確保所有基層包保干部“包得住、督得了、完得成”。目前,全市共舉辦各類培訓班81期,培訓各級包保干部一萬余人次,2023年前三季度督導包保任務全部按序時進度完成。
常 州 市
強化“管網共治”
實現融合提升 常州市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與社會治理全要素網格深度融合,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切實推動“兩個責任”在基層落地落實。 一是明確“網格”“網絡”職責。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委政法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 推進“管網共治”模式的工作意見》,完善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監管機構、三級治理網絡的責任機制,形成“食品安全監管進網格、助企紓困服務入網格、社會共治宣傳融網格”新格局。 二是完善聯動融合機制。依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聯動指揮平臺,建立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事項流轉機制,形成信息發現、研判分流、檢查處置、核查反饋、效果評價、定期會商的閉環管理模式,解決D級主體面廣量大整改難反復多的問題,切實打通基層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 三是強化精準有效培訓。將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相關內容納入綜合治理網格培訓體系,提高網格員發現問題的能力。政法委、公安與市場監管等部門同向發力,試點通過“見義勇為基金會”對D級包保干部發現問題進行獎勵。 供稿:食品協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