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通知,決定從即日起至2月28日全面開展春節期間食品安全“保衛戰”集中整治,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確保春節前后全市食品安全穩定。
此次集中整治,聚焦“守查保”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群眾反映強烈、投訴舉報集中、媒體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環節和品種,結合春節大宗食品消費特點,靶向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治理。
此次整治明確6大重點任務
開展食品生產環節集中整治 聚焦糕點、酒類、肉制品、食用油、乳制品、方便食品、包裝飲用水、嬰幼兒輔助食品、固體飲料、糖果制品、元宵湯圓、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群眾消費量較大、風險較高的重點品種,以大型食品生產企業、屢次抽檢不合格企業、食品加工小作坊以及投訴舉報集中、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對象,著力整治生產環境衛生條件差、交叉污染風險高、過程控制不嚴格、原輔料來源不明等問題。嚴查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腐敗變質原料或食品、過期原料或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生產食品等違法行為,嚴防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流入市場。高度關注“預制菜”等新食品業態,研究相應的監管措施,確保食品安全。 強化食品銷售環節集中排查 聚焦米面及制品、食用油、乳制品、肉制品、糕點、糖果、飲料、酒類、禮品盒裝食品、民俗特色食品、速凍食品、進口食品等高風險和消費量大的食品品種,以農村、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校園周邊、火車站、客運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以大型超市、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加大產品包裝、標簽、說明書檢查力度,嚴查“山寨食品”、來源不明食品、假冒偽劣和過期、感官性狀異常食品,以及打著臨期食品的旗號,銷售過期食品或篡改生產日期等違法行為。加強網絡直播帶貨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查處無證銷售食品和銷售不合格食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 開展餐飲食品安全質量提升行動 持續做好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餐飲單位、小飯桌、學校集中配送單位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嚴防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守牢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線。加大社會面餐飲監管力度,以大型餐飲單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養老院食堂等為重點單位,以食品采購貯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為關鍵環節,開展專項檢查和監督抽檢。嚴厲查處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兩超一非”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好“年夜飯”登記備案工作,嚴格落實承辦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員責任,防范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加大網紅餐飲監管力度,著力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探索研究“上門代廚”等新興服務業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確保消費者飲食安全。 開展特殊食品專項排查整治 聚焦母嬰店、商超、藥店等重點場所,加大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經營企業風險隱患排查力度,督促經營企業如實記錄并保存進貨查驗、食品銷售等信息,確保特殊食品可追溯;持續推行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1123”監管模式,督促企業在銷售區域醒目位置公示相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開展特殊食品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督促特殊食品生產企業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全面排查防控風險,確保春節期間特殊食品安全。 開展食用農產品安全整治 持續落實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食品安全查驗制度,督促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加強入場食用農產品及其銷售者查驗,完善入場銷售者檔案,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查驗留存食用農產品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按要求組織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加大蔬菜、水果、肉類、蛋類、水產品、畜禽、醬油、食醋、豆制品等重點品種監管力度,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落實進貨查驗記錄、索票索證等制度。 加大春節食品安全抽檢力度 準確把握春節食品領域消費特點,聚焦群眾消費量大的品種,以農貿市場、年夜飯訂餐、節日聚餐等為重點場所,集中開展靶向抽檢。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分別完成不低于0.4批次/千人的抽檢任務。 集中整治中,市市場監管局將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整治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結合節日群眾食品消費特點,緊扣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全面開展集中排查整治,同時強化應急值守和宣傳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振群眾食品安全消費信心。
開展食品生產環節集中整治 聚焦糕點、酒類、肉制品、食用油、乳制品、方便食品、包裝飲用水、嬰幼兒輔助食品、固體飲料、糖果制品、元宵湯圓、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群眾消費量較大、風險較高的重點品種,以大型食品生產企業、屢次抽檢不合格企業、食品加工小作坊以及投訴舉報集中、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對象,著力整治生產環境衛生條件差、交叉污染風險高、過程控制不嚴格、原輔料來源不明等問題。嚴查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腐敗變質原料或食品、過期原料或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生產食品等違法行為,嚴防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流入市場。高度關注“預制菜”等新食品業態,研究相應的監管措施,確保食品安全。 強化食品銷售環節集中排查 聚焦米面及制品、食用油、乳制品、肉制品、糕點、糖果、飲料、酒類、禮品盒裝食品、民俗特色食品、速凍食品、進口食品等高風險和消費量大的食品品種,以農村、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校園周邊、火車站、客運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以大型超市、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加大產品包裝、標簽、說明書檢查力度,嚴查“山寨食品”、來源不明食品、假冒偽劣和過期、感官性狀異常食品,以及打著臨期食品的旗號,銷售過期食品或篡改生產日期等違法行為。加強網絡直播帶貨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查處無證銷售食品和銷售不合格食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 開展餐飲食品安全質量提升行動 持續做好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餐飲單位、小飯桌、學校集中配送單位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嚴防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守牢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線。加大社會面餐飲監管力度,以大型餐飲單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養老院食堂等為重點單位,以食品采購貯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為關鍵環節,開展專項檢查和監督抽檢。嚴厲查處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兩超一非”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好“年夜飯”登記備案工作,嚴格落實承辦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員責任,防范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加大網紅餐飲監管力度,著力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探索研究“上門代廚”等新興服務業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確保消費者飲食安全。 開展特殊食品專項排查整治 聚焦母嬰店、商超、藥店等重點場所,加大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經營企業風險隱患排查力度,督促經營企業如實記錄并保存進貨查驗、食品銷售等信息,確保特殊食品可追溯;持續推行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1123”監管模式,督促企業在銷售區域醒目位置公示相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開展特殊食品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督促特殊食品生產企業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全面排查防控風險,確保春節期間特殊食品安全。 開展食用農產品安全整治 持續落實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食品安全查驗制度,督促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加強入場食用農產品及其銷售者查驗,完善入場銷售者檔案,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查驗留存食用農產品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按要求組織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加大蔬菜、水果、肉類、蛋類、水產品、畜禽、醬油、食醋、豆制品等重點品種監管力度,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落實進貨查驗記錄、索票索證等制度。 加大春節食品安全抽檢力度 準確把握春節食品領域消費特點,聚焦群眾消費量大的品種,以農貿市場、年夜飯訂餐、節日聚餐等為重點場所,集中開展靶向抽檢。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分別完成不低于0.4批次/千人的抽檢任務。 集中整治中,市市場監管局將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整治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結合節日群眾食品消費特點,緊扣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全面開展集中排查整治,同時強化應急值守和宣傳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振群眾食品安全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