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匯總的食品資訊一周熱聞(3.12—3.18)。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公開征求玻璃纖維等3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意見 根據《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行政許可管理規定》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要求,玻璃纖維等3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已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技術評審,現公開征求意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23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和《2023年國家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 為提升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物安全水平,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農業農村部制定了《2023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2023年國家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農業農村部)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關于恢復臺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大陸的通知 鑒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已取消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3月15日恢復臺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水產品輸入大陸。(海關總署)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關于《調味咖啡豆(粉)》團體標準立項計劃征求意見的通知 近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擬組織制定《調味咖啡豆(粉)》團體標準,通過建立相關標準,輔助企業開發多樣化咖啡制品,規范生產過程,確保產品質量及其一致性,推動我國咖啡產業發展。(中國食品工業協會)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印發《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管理規定》的通知(國市監食檢規〔2023〕2號)
《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管理規定》已經2023年2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第2次局務會議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并發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食品安全·曝光臺 食品行業一周輿情信息匯總(3.6-3.12) 3月6日-3月12日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重慶知名火鍋店吃出老鼠引關注;“四川雅安一學校家長反映學校食堂食材問題”事件;商家婦女節營銷推文被質疑低俗營銷;知名零食品牌“袋裝土豆片只有1片”引熱議;火鍋店因顧客浪費16只雪糕被罰2000元;餐品中吃出異物事件頻發。()
【直擊3·15】細數“泰國香米”三宗罪 2023年3·15晚會如期而至,晚會第一槍指向假泰國香米。記者探訪了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倉庫里堆放著數十噸散發著“泰國茉莉香米”香味的“泰國茉莉香米”,負責人表示,這些大米是安徽本地產的,和泰國香米沒有任何關系,只要往大米里滴幾滴香精,就會散發出特有的香味,這樣的大米一年能賣出1000多噸。記者調查,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為香精供應商,在其公司廠房內,成百上千種原料被隨意堆放,大部分外包裝上貼著各種代號,看不到具體名稱,據調查,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并沒有相關食品添加劑生產資質。()
3·15晚會曝光假“泰國香米”事件 各地監管部門連夜行動 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假“泰國香米”事件,事件曝光以后,涉事企業所在地監管部門連夜開展行動。涉事企業涉及安徽壽縣永良米業、安徽合肥市香王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楚豐工貿有限公司、上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楓米實業有限公司。下面隨一起看看吧。()
新茶飲問題頻現 或引爆3·15成焦點 近兩年,新茶飲行業瘋狂擴張,在前期品牌建設的關鍵時期,大部分企業都會在市場宣傳等方面下很大功夫,一些企業就忽視了對于食品質量、食品安全、衛生環境等方面的管理。隨著新茶飲消費的不斷升級以及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茶飲的品質、健康、安全性受到更多的關注,隨之而來曝光的行業亂象也越來越多。據統計,企業使用過期原料、衛生條件差等問題較為突出。()
低俗廣告 食品無底線營銷會登上3·15嗎? 低俗廣告遭網友抵制,監管部門嚴懲,為什么有些企業仍會打擦邊球,選擇低俗廣告,做無底線的營銷呢?分析認為,一是因為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有些企業認為博眼球、賺流量能實現品牌和廣告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因為相關人員素養不高,既缺乏相關法律知識、職業素養,也沒有社會責任感;三是“低俗廣告”違法成本過低、監管力度不足。()
直播帶貨套路多 虛假宣傳會登上3·15嗎 網絡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業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各品牌紛紛加入直播賽道,直播電商成為品牌商們施展手腳的新場景,一些品牌由于精彩的直播內容或是社交媒體上的精心經營,實現進一步的出圈。但同時,也出現了直播營銷人員言行失范、平臺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虛假宣傳和數據造假、假冒偽劣商品頻現、消費者維權取證困難等問題,消費者對此反映強烈。()
聚焦3·15|消費維權典型案例之價格欺詐 2022年6月6日,淶源縣局執法人員根據消費者反映,依法對當事人淶源縣某便利店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當事人在魯花牌壓榨葵花籽油(1.6升)促銷活動中,特價銷售并宣傳買一贈一,贈品內容表述不清。當日經主管領導批準立案調查。經查,當事人于2022年5月28號開始推出六一兒童節與端午節“雙節”促銷活動,其中某品牌牌壓榨葵花籽油(1.6升)銷售價格為35元/桶,用宣傳標簽標示特價買一贈一,但購買后實際贈品為銷售價格為10元/提的衛生紙一提,贈品內容含混表述不清,未標明贈送商品與銷售商品是否為同一商品,或贈品為其它商品。該案涉案商品每桶壓榨葵花籽油(1.6升)與每提衛生紙的銷售價格差為25元,存在較大差異。(保定市場監督管理微信號)
【回顧3·15】那些年曝光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對近五年來3·15曝光的事件進行匯總,我們發現3·15曝光的食安事件主要集中在非法添加、生產經營環境衛生問題、虛假宣傳、保質期等。其中,非法添加的事件主要包括“瘦肉精”羊、危險的辣條、海參養殖使用敵敵畏、“核桃花生奶”等;生產經營過程的事件主要包括“土坑”酸菜、“木薯”粉條、危險的辣條等;涉及到虛假宣傳的事件包括“化妝”的土雞蛋、“木薯”粉條、農村山寨食品;保質期問題包括餐飲門店篡改食材保質期等。()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聚焦兩會|2023年全國兩會食品行業熱點話題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進入2023年的“兩會時間”。在兩會期間,食品行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發表了相關建議和提案,對此進行了整理,一起看看吧。()
我國食品出口歐盟遭遇重重阻礙,這些因素你知道嗎 我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食品進出口1.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巴西、東盟和歐盟為前三大貿易伙伴。我國食品進出口運行態勢良好,與主要貿易伙伴經貿合作更為緊密,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其中我國對歐盟進出口食品1360.5億元,主要出口水產品、果蔬和茶類,主要進口乳品和酒類。但同時,隨著歐盟對我國食品出口貿易壁壘不斷提高。包括不斷提高農獸殘限量水平和修訂添加劑使用要求,食品對歐出口難度或會逐步加大,因此研究分析我國食品輸歐受阻的風險因子并得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提升優勢產品出口水平,擴大輸歐食品市場占有額具有重要意義。本期將同大家一起分析我國2022年輸歐食品受阻的風險因子及歐盟對相關風險因子的監管要求以及我們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解讀《嬰兒配方食品》等3項食品安全新國標 2023年2月22日,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21)、《較大嬰兒配方食品》(GB10766—2021)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21)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正式實施。新國標以我國人群的母乳數據為基礎,依據最新科學數據,運用國際先進的營養素風險評價方法,借鑒了國際組織和主要發達國家標準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行業現狀,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營養素含量、安全性指標等進行了重新評價和修訂。制修訂并實施新國標,既是保障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導和規范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科學生產的技術要求,還是監管部門開展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批準情況盤點 按照類別對已獲批的特醫嬰配產品信息進行了匯總,截至目前,共批準了15家企業的38個產品(不包含已注銷產品和有效期屆滿未延續注冊產品),已經覆蓋了我國常見的六類特醫嬰配產品。在38個獲批產品中,粉狀產品居多,36個產品的組織狀態都為粉狀,只有2個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產品的組織狀態為液態。()
農業貿易百問 | 為什么我國乳清粉進口需求較大? 乳清粉是我國進口量較大的一類乳制品,僅次于鮮奶和奶粉,占乳制品進口總量近兩成。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2—2022年我國乳清粉進口量由37.6萬噸增至59.9萬噸,年均增速約4.8%。目前,我國乳制品深加工尚未發展成熟,加上國內居民消費習慣及生產成本等因素制約,國內乳清粉產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主要依靠進口。(農業貿易促進微信號)
傳說中的“米豬肉”到底是什么?碰到千萬別買 近日,一則視頻引發了消費者的關注,視頻中的男子將購買的五花肉燒熟后,發現脂肪層有不少小小的豆狀顆粒,這些豆狀顆粒是什么?它們能吃嗎?是傳說中的“米豬肉”嗎?今天,就讓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專家團隊帶您辨一辨“米豬肉”。(江西市場監管微信號)
吃代餐食品減肥靠譜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引起的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管住嘴、邁開腿”卻并非易事。于是,號稱“光吃就能瘦身”的代餐食品逐漸讓人趨之若鶩。那么,吃代餐食品真的能夠減肥嗎?(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我國5家企業被列入FDA紅名單,涉及產品有金針菇、素食產品等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產品涉及金針菇、素食產品等。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黃曲霉毒素超標 我國出口花生被銷毀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3月13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花生不合格。提醒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花生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避免出現超標的情況,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進口蔬菜脆片丙烯酰胺含量高 已銷至我國香港 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2月24日,盧森堡通過RASFF通報荷蘭出口蔬菜脆片不合格。通報原因為丙烯酰胺含量高。據通報,不合格產品銷至了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我國香港、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圣馬力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和委內瑞拉。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3年第10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3年第10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5例。不合格產品涉及果醬、可可粉、果凍粉、芒果味糖漿、大黑花云豆。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產品中重金屬的含量,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進口乳酪疑含玻璃碎片 已銷至我國香港 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2月23日,法國通過RASFF通報本國出口乳酪不合格。通報原因為疑含玻璃碎片。據通報,不合格產品銷至了安道爾、比利時、剛果、吉布提、我國香港、意大利、波蘭、葡萄牙、塞內加爾、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英國。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美國對我國出口花椰菜粉實施自動扣留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一家企業的花椰菜粉實施了自動扣留。提醒相關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的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控制出口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風險。()
2.國際食品
加拿大法規新增“補充食品”類別對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2022年7月21日,加拿大修訂了食品行業的基礎法規《食品藥品條例》(Food and Drug Regulations,簡稱FDR),為加拿大新增了一個特殊的食品類別,叫做“補充食品(Supplemented Foods)”。將為大家從此次法規修訂的背景開始,揭開“補充食品”的面紗。()
研究:中國成為印度農產品第二大進口國 據俄羅斯農產品出口發展中心(Agroexport)研究,2022年中國成為印度農產品第二大進口國。2022年,中國從印度進口了價值36.08億美元的農產品,與2021年的31.26億美元相比,增長15%。2022年,印度7%的農產品銷往中國。中國僅次于美國,后者占印度農產品出口額的10.5%,達54318 億美元。(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因出口中國的海鮮標簽虛假被罰款25萬美元 美國海鮮批發商 Elite Sky International 因從佛羅里達州向中國出口貼有虛假標簽的龍蝦和魚翅而被罰款 250,000 美元,并被判處五年緩刑。(凍品攻略微信號)
2023美國農業部農業展望報告:未來十年大豆供需趨勢預測 美國農業部于2月發布的《2023農業展望報告》預測了2023年至2032年十年間全球農業發展的走勢,涵蓋了農產品、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綜合指標,如農場收入等諸多方面。它以特定的假設為前提,包括宏觀經濟發展前景(2022年8月前的預測)、USDA全球農業供需形勢展望(2022年10月WASDE報告的數據),當前的美國政策(如《2018農業提升法案》)和當前的國際協議繼續有效。報告中對未來十年大豆供需走勢的預測。(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微信號)
三、食品科技
食品領域202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形式審查合格的被提名人和被提名項目公示 3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2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形式審查合格的被提名人和被提名項目,其中, 食品領域有60項項目,包括49項科技進步獎、10項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公示期為15個工作日,過期不予受理。()
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技術標準項目立項結果公布 食品領域有4項 3月13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技術標準項目立項結果,其中,食品領域有4個項目。()
2022年度“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2023年2月17日,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針對項目類材料召開了 “2022年度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獎項目評審會”。通過打分、匯總、排序等環節,并經評審委員會審議,從通過型式審查的44個申報項目中推薦“五糧液釀造系統特征微生物新種研究及其應用”等5個項目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推薦“大曲微生物群落功能強化關鍵技術與應用”等6個項目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推薦“大罐濃醪發酵酒精生產技術及裝置”等11個項目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中國酒業協會CADA微信號)
2022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專業(學科)評審結果公布 食品領域有22項 3月15日,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2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專業(學科)評審結果,其中,食品領域有22項,均為科技進步獎。()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公開征求玻璃纖維等3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意見 根據《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行政許可管理規定》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要求,玻璃纖維等3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已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技術評審,現公開征求意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23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和《2023年國家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 為提升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物安全水平,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農業農村部制定了《2023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2023年國家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農業農村部)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關于恢復臺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大陸的通知 鑒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已取消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3月15日恢復臺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水產品輸入大陸。(海關總署)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關于《調味咖啡豆(粉)》團體標準立項計劃征求意見的通知 近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擬組織制定《調味咖啡豆(粉)》團體標準,通過建立相關標準,輔助企業開發多樣化咖啡制品,規范生產過程,確保產品質量及其一致性,推動我國咖啡產業發展。(中國食品工業協會)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印發《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管理規定》的通知(國市監食檢規〔2023〕2號)
《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管理規定》已經2023年2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第2次局務會議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并發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食品安全·曝光臺 食品行業一周輿情信息匯總(3.6-3.12) 3月6日-3月12日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重慶知名火鍋店吃出老鼠引關注;“四川雅安一學校家長反映學校食堂食材問題”事件;商家婦女節營銷推文被質疑低俗營銷;知名零食品牌“袋裝土豆片只有1片”引熱議;火鍋店因顧客浪費16只雪糕被罰2000元;餐品中吃出異物事件頻發。()
【直擊3·15】細數“泰國香米”三宗罪 2023年3·15晚會如期而至,晚會第一槍指向假泰國香米。記者探訪了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倉庫里堆放著數十噸散發著“泰國茉莉香米”香味的“泰國茉莉香米”,負責人表示,這些大米是安徽本地產的,和泰國香米沒有任何關系,只要往大米里滴幾滴香精,就會散發出特有的香味,這樣的大米一年能賣出1000多噸。記者調查,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為香精供應商,在其公司廠房內,成百上千種原料被隨意堆放,大部分外包裝上貼著各種代號,看不到具體名稱,據調查,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并沒有相關食品添加劑生產資質。()
3·15晚會曝光假“泰國香米”事件 各地監管部門連夜行動 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假“泰國香米”事件,事件曝光以后,涉事企業所在地監管部門連夜開展行動。涉事企業涉及安徽壽縣永良米業、安徽合肥市香王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楚豐工貿有限公司、上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楓米實業有限公司。下面隨一起看看吧。()
新茶飲問題頻現 或引爆3·15成焦點 近兩年,新茶飲行業瘋狂擴張,在前期品牌建設的關鍵時期,大部分企業都會在市場宣傳等方面下很大功夫,一些企業就忽視了對于食品質量、食品安全、衛生環境等方面的管理。隨著新茶飲消費的不斷升級以及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茶飲的品質、健康、安全性受到更多的關注,隨之而來曝光的行業亂象也越來越多。據統計,企業使用過期原料、衛生條件差等問題較為突出。()
低俗廣告 食品無底線營銷會登上3·15嗎? 低俗廣告遭網友抵制,監管部門嚴懲,為什么有些企業仍會打擦邊球,選擇低俗廣告,做無底線的營銷呢?分析認為,一是因為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有些企業認為博眼球、賺流量能實現品牌和廣告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因為相關人員素養不高,既缺乏相關法律知識、職業素養,也沒有社會責任感;三是“低俗廣告”違法成本過低、監管力度不足。()
直播帶貨套路多 虛假宣傳會登上3·15嗎 網絡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業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各品牌紛紛加入直播賽道,直播電商成為品牌商們施展手腳的新場景,一些品牌由于精彩的直播內容或是社交媒體上的精心經營,實現進一步的出圈。但同時,也出現了直播營銷人員言行失范、平臺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虛假宣傳和數據造假、假冒偽劣商品頻現、消費者維權取證困難等問題,消費者對此反映強烈。()
聚焦3·15|消費維權典型案例之價格欺詐 2022年6月6日,淶源縣局執法人員根據消費者反映,依法對當事人淶源縣某便利店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當事人在魯花牌壓榨葵花籽油(1.6升)促銷活動中,特價銷售并宣傳買一贈一,贈品內容表述不清。當日經主管領導批準立案調查。經查,當事人于2022年5月28號開始推出六一兒童節與端午節“雙節”促銷活動,其中某品牌牌壓榨葵花籽油(1.6升)銷售價格為35元/桶,用宣傳標簽標示特價買一贈一,但購買后實際贈品為銷售價格為10元/提的衛生紙一提,贈品內容含混表述不清,未標明贈送商品與銷售商品是否為同一商品,或贈品為其它商品。該案涉案商品每桶壓榨葵花籽油(1.6升)與每提衛生紙的銷售價格差為25元,存在較大差異。(保定市場監督管理微信號)
【回顧3·15】那些年曝光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對近五年來3·15曝光的事件進行匯總,我們發現3·15曝光的食安事件主要集中在非法添加、生產經營環境衛生問題、虛假宣傳、保質期等。其中,非法添加的事件主要包括“瘦肉精”羊、危險的辣條、海參養殖使用敵敵畏、“核桃花生奶”等;生產經營過程的事件主要包括“土坑”酸菜、“木薯”粉條、危險的辣條等;涉及到虛假宣傳的事件包括“化妝”的土雞蛋、“木薯”粉條、農村山寨食品;保質期問題包括餐飲門店篡改食材保質期等。()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聚焦兩會|2023年全國兩會食品行業熱點話題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進入2023年的“兩會時間”。在兩會期間,食品行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發表了相關建議和提案,對此進行了整理,一起看看吧。()
我國食品出口歐盟遭遇重重阻礙,這些因素你知道嗎 我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食品進出口1.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巴西、東盟和歐盟為前三大貿易伙伴。我國食品進出口運行態勢良好,與主要貿易伙伴經貿合作更為緊密,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其中我國對歐盟進出口食品1360.5億元,主要出口水產品、果蔬和茶類,主要進口乳品和酒類。但同時,隨著歐盟對我國食品出口貿易壁壘不斷提高。包括不斷提高農獸殘限量水平和修訂添加劑使用要求,食品對歐出口難度或會逐步加大,因此研究分析我國食品輸歐受阻的風險因子并得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提升優勢產品出口水平,擴大輸歐食品市場占有額具有重要意義。本期將同大家一起分析我國2022年輸歐食品受阻的風險因子及歐盟對相關風險因子的監管要求以及我們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解讀《嬰兒配方食品》等3項食品安全新國標 2023年2月22日,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21)、《較大嬰兒配方食品》(GB10766—2021)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21)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正式實施。新國標以我國人群的母乳數據為基礎,依據最新科學數據,運用國際先進的營養素風險評價方法,借鑒了國際組織和主要發達國家標準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行業現狀,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營養素含量、安全性指標等進行了重新評價和修訂。制修訂并實施新國標,既是保障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導和規范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科學生產的技術要求,還是監管部門開展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批準情況盤點 按照類別對已獲批的特醫嬰配產品信息進行了匯總,截至目前,共批準了15家企業的38個產品(不包含已注銷產品和有效期屆滿未延續注冊產品),已經覆蓋了我國常見的六類特醫嬰配產品。在38個獲批產品中,粉狀產品居多,36個產品的組織狀態都為粉狀,只有2個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產品的組織狀態為液態。()
農業貿易百問 | 為什么我國乳清粉進口需求較大? 乳清粉是我國進口量較大的一類乳制品,僅次于鮮奶和奶粉,占乳制品進口總量近兩成。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2—2022年我國乳清粉進口量由37.6萬噸增至59.9萬噸,年均增速約4.8%。目前,我國乳制品深加工尚未發展成熟,加上國內居民消費習慣及生產成本等因素制約,國內乳清粉產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主要依靠進口。(農業貿易促進微信號)
傳說中的“米豬肉”到底是什么?碰到千萬別買 近日,一則視頻引發了消費者的關注,視頻中的男子將購買的五花肉燒熟后,發現脂肪層有不少小小的豆狀顆粒,這些豆狀顆粒是什么?它們能吃嗎?是傳說中的“米豬肉”嗎?今天,就讓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專家團隊帶您辨一辨“米豬肉”。(江西市場監管微信號)
吃代餐食品減肥靠譜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引起的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管住嘴、邁開腿”卻并非易事。于是,號稱“光吃就能瘦身”的代餐食品逐漸讓人趨之若鶩。那么,吃代餐食品真的能夠減肥嗎?(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我國5家企業被列入FDA紅名單,涉及產品有金針菇、素食產品等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產品涉及金針菇、素食產品等。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黃曲霉毒素超標 我國出口花生被銷毀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3月13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花生不合格。提醒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花生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避免出現超標的情況,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進口蔬菜脆片丙烯酰胺含量高 已銷至我國香港 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2月24日,盧森堡通過RASFF通報荷蘭出口蔬菜脆片不合格。通報原因為丙烯酰胺含量高。據通報,不合格產品銷至了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我國香港、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圣馬力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和委內瑞拉。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3年第10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3年第10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5例。不合格產品涉及果醬、可可粉、果凍粉、芒果味糖漿、大黑花云豆。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產品中重金屬的含量,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進口乳酪疑含玻璃碎片 已銷至我國香港 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2月23日,法國通過RASFF通報本國出口乳酪不合格。通報原因為疑含玻璃碎片。據通報,不合格產品銷至了安道爾、比利時、剛果、吉布提、我國香港、意大利、波蘭、葡萄牙、塞內加爾、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英國。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美國對我國出口花椰菜粉實施自動扣留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一家企業的花椰菜粉實施了自動扣留。提醒相關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的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控制出口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風險。()
2.國際食品
加拿大法規新增“補充食品”類別對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2022年7月21日,加拿大修訂了食品行業的基礎法規《食品藥品條例》(Food and Drug Regulations,簡稱FDR),為加拿大新增了一個特殊的食品類別,叫做“補充食品(Supplemented Foods)”。將為大家從此次法規修訂的背景開始,揭開“補充食品”的面紗。()
研究:中國成為印度農產品第二大進口國 據俄羅斯農產品出口發展中心(Agroexport)研究,2022年中國成為印度農產品第二大進口國。2022年,中國從印度進口了價值36.08億美元的農產品,與2021年的31.26億美元相比,增長15%。2022年,印度7%的農產品銷往中國。中國僅次于美國,后者占印度農產品出口額的10.5%,達54318 億美元。(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因出口中國的海鮮標簽虛假被罰款25萬美元 美國海鮮批發商 Elite Sky International 因從佛羅里達州向中國出口貼有虛假標簽的龍蝦和魚翅而被罰款 250,000 美元,并被判處五年緩刑。(凍品攻略微信號)
2023美國農業部農業展望報告:未來十年大豆供需趨勢預測 美國農業部于2月發布的《2023農業展望報告》預測了2023年至2032年十年間全球農業發展的走勢,涵蓋了農產品、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綜合指標,如農場收入等諸多方面。它以特定的假設為前提,包括宏觀經濟發展前景(2022年8月前的預測)、USDA全球農業供需形勢展望(2022年10月WASDE報告的數據),當前的美國政策(如《2018農業提升法案》)和當前的國際協議繼續有效。報告中對未來十年大豆供需走勢的預測。(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微信號)
三、食品科技
食品領域202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形式審查合格的被提名人和被提名項目公示 3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2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形式審查合格的被提名人和被提名項目,其中, 食品領域有60項項目,包括49項科技進步獎、10項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公示期為15個工作日,過期不予受理。()
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技術標準項目立項結果公布 食品領域有4項 3月13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技術標準項目立項結果,其中,食品領域有4個項目。()
2022年度“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2023年2月17日,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針對項目類材料召開了 “2022年度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獎項目評審會”。通過打分、匯總、排序等環節,并經評審委員會審議,從通過型式審查的44個申報項目中推薦“五糧液釀造系統特征微生物新種研究及其應用”等5個項目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推薦“大曲微生物群落功能強化關鍵技術與應用”等6個項目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推薦“大罐濃醪發酵酒精生產技術及裝置”等11個項目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中國酒業協會CADA微信號)
2022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專業(學科)評審結果公布 食品領域有22項 3月15日,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2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專業(學科)評審結果,其中,食品領域有22項,均為科技進步獎。()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